栏目导航
【48812】河洛地舆:行走涧河
发表时间: 2024-07-04 02:20:18 来源:欧亿体育app登录入口
涧河是洛阳的“四大河流”之一,古称涧水。在我国最早的地舆学作品《尚书·禹贡》中,就有“伊洛瀍涧,既入于河”的记载。
涧河是洛阳的“四大河流”之一,古称涧水。在我国最早的地舆学作品《尚书·禹贡》中,就有“伊洛瀍涧,既入于河”的记载。
涧河是洛阳的“四大河流”之一,古称涧水。在我国最早的地舆学作品《尚书·禹贡》中,就有“伊洛瀍涧,既入于河”的记载。
这样一条陈旧的河,“身世”却有些含糊。古人理不清它的源头,常将它与谷水相提并论。今日,人们也说谷水是它的古称,或者说二者本为一体,仅仅河道曾有变迁。
事实上,在《山海经》的记载中,涧水源自白石山,“北流注于谷水”,涧河与谷水是两条河。西晋学者挚虞在《三辅决录注》中称,“涧、谷二水之交”有“五门客舍”,因马氏兄弟五人共居而得名。
到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时,涧河与谷水现已“乱流”,难分互相。一般以为,它们的首要源头在今观音堂镇马头山,坐落三门峡市陕州区与渑池县交界处。
源自马头山的涧河也称南涧河,是涧河的干流。它一路弯曲东去,流经渑池县、义马市至新安县,在新安县铁门镇东,与源于渑池县北部的北涧河交汇,总称涧河或谷水,持续向东流经汉函谷关及八特坂。
汉函谷关在新安县城东约一里处。它扼守着崤函古道,是洛阳的西边门户,位居古代洛阳八关之首。这儿地形险峻,八特坂更是闻名的古战场。
涧河过汉函谷关后,向东流过磁涧,进入洛阳市区,流经史家湾遗址、王湾遗址等,在王城公园西北折而向南。
《尚书·洛诰》中记载,西周初年,周公择址营建新都,称“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他定鼎洛邑,在此奠定了周王朝800年的基业。今日,王城公园就坐落在周王城遗址上。
弯曲流过了100多公里的涧河,在这儿南流注入洛河后,成了隋唐大运河的一部分。不过,它和谷水相同,精彩的故事并未完毕。
清人杨守敬在《水经注疏》中记载,涧河与谷水源出马头山,在今三门峡市陕州区与渑池县的交界处。
马头山不高,涧河源头的水流也不大。它到山下才汇成细流,静静地在地步和村庄间穿行。咱们追随着它东去的脚步,不久来到渑池县英雄镇的谷水村,发现这儿已形成数米宽的河道,有了小桥流水的诗意。
涧河在这一段也称谷水,谷水村因此而得名。这儿的乡民大多姓姚,是大唐贤相姚崇的后人。姚崇辅佐唐玄宗创始了开元盛世,他逝世后葬在洛阳,墓园就在今日的万安山南麓。
涧河穿过渑池县城后,经义马市进入新安县,也称南涧河。除了这条涧河,还有一条涧河,它起源于渑池县北部,大体向东南流入新安县,也称北涧河。南、北涧河在新安县“合二为一”,总称涧河或谷水。
义马市三面与渑池县接壤,涧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与陇海铁路并行。历史上,这儿地处崤函古道,涧河沿线散布着新安故城、千秋亭、鸿庆寺石窟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致雨后初霁后置新安县。这儿的新安故城,即秦新安故县,因朝代更迭,其归属多有改变,如汉代时属弘农郡,晋代时属河南郡,北魏时属新安郡。
千秋亭是一座驿亭,与新安故城相距不远,又称千秋城。西晋时,文学家潘岳脱离洛阳,前往长安到差。他携家小行至千秋亭时,出世缺乏70天的幼儿夭亡,这儿遂成他的悲伤之地。
今日,“千秋”之名仍在,亭驿却已难寻。人们沿着涧河一路东行,往往会被鸿庆寺石窟招引。鸿庆寺原名三圣寺,北依白鹿山,南临涧河水,寺内有五座始凿于北魏的石窟。相传武则天曾到这儿玩耍,鸿庆寺之名是她亲赐的。
汉函谷关又称汉关,西汉时由楼船将军杨仆所建。据《汉书》《水经注》等记载,杨仆是今新安县铁门镇人,汉武帝时屡立战功。其时的秦函谷关在弘农(今灵宝市一带),他“耻居关外”,遂上书汉武帝,恳求将函谷关东移至新安。
汉武帝“意亦好宽广”,二人一拍即合。杨仆便派落发僮700人,将关向东移三百里至今址,从头构筑了南横洛水、北达黄河的汉函谷关。
东汉时,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汉关作为“丝路西行第一关”,发挥了及其重要的效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迸发,河南尹何进设八关拱卫京师洛阳,汉关为八关之首。
后来,这座雄关屡经毁建,规划不如最初,但“四面青山一面水”的面貌至今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