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大型储能行业深度报告:政策推动+盈利模式完善迎接大储放量元年
发表时间: 2023-09-12 01:34:38 来源:欧亿体育网页版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带动储能需求,全球储能市场方兴未艾。全球能源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新能源 发电比重持续加大,由于风电、光伏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等问题,为电网 的稳定性带来了挑战,储能作为能有效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的系统越来越得到全球各国的青睐。
根 据 CNESA 的数据,2021 年以前全球每年的储能项目新增装机规模基本维持在 6GW 左右,而 2022 年分别新增装机达到 30.7GW,同比增长 99.35%,连续两年迎来增速 100%左右的大幅度增长。但是从 累计装机情况去看,截至 2022 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 237.2GW,与全球风电光 伏累计约 2000GW 的装机相比,仍处于发展初期。
抽水储能是最主要的储能形式,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占比提升较快。根据技术类型的不 同,以电能释放的储能方式大致上可以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和电化学储能,不同储能技术具有不一样的 内在特性,抽水储能凭借着其发展较早、容量大的优势目前占据主要的装机规模,截至 2022 年底全 球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占比达到 79.3%,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首次低于 80%,与 2021 年同期相比下降 6.8pct,与之相对应的是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占比的提升,截至 2022 年 底新型储能的累计装机占比达到 19.3%,相比 2021 年同期上升 7.1pct。
新型储能继续快速地发展,贡献新增装机的主要份额。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凭借着能量密 度高、项目周期短、响应快、受地理环境限制小等优势近几年增速明显,2022 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 装机达 20.38GW,同比增长 99.01%,占全年储能新增装机的 66.39%,贡献了主要新增装机份额, 2017-2022 年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86.06%,保持高速增长。截至 2022 年底新型储能的累计装机 达到 45.75GW,同比增长 80.36%。
分地区来看,中、美、欧为全球三大储能市场。中国、美国、欧洲是储能三大主力市场,三地区 2022 年合计新增投运项目规模占全球的 86%,比 2021 年同期上升 6pct,其中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 最大的储能市场,占比 36%;欧洲和美国紧随其后,分别占比 26%和 24%。
国内储能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 CNESA 的最新数据,2022 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 模达到 16.5GW,同比增长 114.29%,累计装机规模 59.8GW,同比增长 38.11%,占全球市场总规模 的 25.21%,成为世界储能产业的中坚力量。
中国储能形式齐全,结构与全球类似。从各种储能形式的占比来看,国内的结构与全球基本一致, 截至 2022 年年底国内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同样首次低于 80%,与 2021 年同期相比下降 9.2pct; 新型储能继续高速发展,累计装机占比达到 21.9%,同比提升 9.4pct。此外,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 池、钠离子电池、飞轮等其它技术路线的项目,在规模上有所突破,应用模式逐渐增多。
国内新型储能装机快速发展。根据 CNESA 的最新数据,2022 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 达到 7.35GW,同比增长 200.35%,累计装机达到 13.08GW,同比增长 128.23%。进入到 2023 年, 国内新型储能装机继续延续高速增长态势,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3 年上半年新投运新型储能 装机规模约 8.63GW。
大储面对 to B 市场,涵盖工商业储能和表前储能两大类。按照储能装机的场景可以分为发电侧、电 网侧、用户侧,其中发电侧和电网侧可以统称为表前储能,用户侧又可成为表后储能并且按用户的 类型不同可以再分为工商业和户用储能。从产品形态上来看,表前储能和工商业储能较为相似,均 以集装箱的集成形式交付给客户,并且系统组成大致相同,都需要配套设施如温控设备、消防设备 等,终端客户为大型电力公司或工商企业,主要通过集采、招标等形式直接进行销售,B 端属性较 强;而户用储能终端客户为分散的居民家庭,主要通过当地化的经销商、安装商网络进行销售,具 备一定的 C 端属性。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储能市场,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发电侧和电网侧。从 2022 年已并网项目的应用 领域来看,可再生能源储能项目和独立式储能项目贡献了绝大多数增量,分别占比达 45%和 44%, 用户侧储能项目仅占比 10%,但其中还包括 3 个 10 小时铅炭储能项目。
美国是另一主要大储市场。根据美国研究机构 Wood Mackenzie 和美国清洁电力委员会(ACP)发布 的数据,2022 年美国储能市场新增装机 4.80GW,同比增长 34.21%,尽管增速同过去两年相比有所 下降,但美国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储能市场之一。从细分市场来看,美国储能新增装机主要来源为 大储市场,其中电网级储能、家用储能和工商业储能三大细分领域按能量容量计算的新增装机占比 分别为 86%、11%和 3%。
欧洲虽然作为全球三大市场之一,但是新增装机以户储为主。根据 CNESA 的最新数据,2022 年欧 洲新增装机规模突破 5GW,其中七成装机来自家储领域。受俄乌冲突影响,欧洲能源危机加剧,天 然气以及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欧洲多个国家居民电价上涨 3 倍以上,叠加补贴政策激励效应, 导致欧洲家储市场规模激增。应用模式上,家储系统几乎已成为屋顶光伏的标配,以德国为例配置 比例高达 70%。
政策要求新能源发电强制配储,形成储能发电侧刚性需求。为促进新能源配置储能、减小新能源项 目对电网消纳能力的冲击,2021 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 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鼓励发电企业自建储能或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超过 电网企业保障性并网以外的规模初期按照功率 15%的挂钩比例(时长 4 小时以上)配建调峰能力, 按照 20%以上挂钩比例进行配建的优先并网。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各地有关部门因地制宜推出强 制配储政策文件,促进新能源配置储能,通过要求依据新能源装机规模配备一定规模的储能形成大 储装机刚需。当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区公布配储政策,大部分省份配储比例在 8%-30%之间,配置 时长 1-2 小时为主,最高可到 4 小时。
强制配储是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下的政策要求,当前战略意义优先于经济效益。在我国,可再生能源 消纳的主要责任由电网企业承担;近年来,随着风光发电占比日益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不足 的问题显现,电网消纳压力随之增长;同时新能源发电的不均衡性、波动性也增加了电网调峰压力。
为缓解电网压力,储能被提上国家层面战略高度,同时通过强制配储的手段将消纳压力分摊给发电 侧,保障性并网责任仍由电网企业承担,鼓励发电企业通过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适当承担消纳责任, 以增加并网规模,减少弃电量。
强制配储成本由业主方承担,储能质量不高、实际运行效果不及预期。由于储能发展初期商业模式 相对模糊,而政府倡导光储一体化,储能装机成本的承担自动落在风光电站的投资方身上。
新能源 电站投资方多以达标后才能顺利安装电站为目的采购质量较差、成本相对低廉的储能装置,实际并 网效果难以保证。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2 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显示, 电源侧储能中新能源配储运行情况远低于火电配储,平均运行系数仅为 0.06(日均运行小时 1.44h, 年运行小时 525h)、平均利用系数仅为 0.03(日均利用小时 0.77h,年运行小时 283h)。与此同时, 由于储能成为投资方的成本增量,且并没有带来实际的收益增幅,反而抑制了投资方对风电光伏电 站的投资热情。
政策上修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网辅助服务,鼓励发展独立电站新商业模式。由于在表前市场强制配 储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为提高新型储能的收益,探索新的储能发展模式,2022 年 5 月两部委印发 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加快推动独立 储能参与电力市场配合电网调峰、充分发挥独立储能技术优势提供辅助服务,2022 年 11 月国家能 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首次在全国层面提及推进电力现货市场,推 动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交易。经过 2021 年的探索、2022 年调峰示范项目的实践,在各地政策的助推下,独立式储能电站已经形成了较为稳 定的商业模式,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容量补偿的收入模式将带动国内储能行业向健康化发展。
共享储能有助于解决表前储能的痛点,加快储能商业化进程。共享储能本质上为独立储能运营的一 类商业模式,是由第三方或厂商负责投资、运维,并作为出租方将储能系统的功率和容量以商品形 式租赁给目标用户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在共享储能模式下,业主无需承担建设储能电站成本,只 需每年支付租赁费,有利于减轻一次性投入的资本开支缓解资金压力。另外,共享储能电站一般单 体规模较大,对电网调度指令的响应能力更强,在电力现货市场、调峰调频市场中具备更强的竞争 力,若考虑容量租赁和调峰辅助服务的收益,共享储能电站的经济性较好,收益可观,有利于推动 源网荷各端储能能力的全面释放。
独立储能电站经济性可观。我们以湖南省的实际情况为例,来测算独立储能电站的经济性,在目前 的各种条件下,湖南省独立储能电站的全投资税后 IRR 达到 9.60%,具有客观的收益性。 1)容量租赁收入假设:参考湖南省的城步儒林 100MW/200MWh 储能电站项目已经签订的容量租赁 合同,湖南省的容量租赁价格为 448 元/kw*年。2)电力辅助服务收入假设:电力辅助服务包括为电网公司提供调峰、调频等服务,按照每次调用规 模及调用次数,电网公司给储能电站支付费用。 参考湖南省的现行 政 策以及城步儒林 100MW/200MWh 储能电站项目的运行情况,假设一年调用 330 天,每天一次充放,调用费用为每 次 400 元/MWh。
表后市场:峰谷价差持续拉大、经济性提升,工商业储能从 0 到 1 需求逐步启动
工商业储能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单配置储能、光储充一体、微电网等。通过削峰填谷为企业节约用电 费用,或安装储能作为备用电源使用。光储充一体主要应用于提高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率、平抑充 电桩冲击。微电网分为离网型和并网型两种,储能可以平滑新能源发电和作为备用电源使用,也可 以实现能源优化和节能减排。
工商业储能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峰谷价差套利,峰谷价差大小显著影响经济性。目前我国用户端工商 业储能的主要盈利来自于峰谷价差套利,配套工商业储能可以利用电网峰谷差价来实现投资回报, 即在用电低谷时利用低电价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供给工商业用户,用户可以节约用电成本,同 时避免了拉闸限电的风险。另外,通过对光伏电源的“削峰填谷”,最大化提升光伏发电的自发自用 比例,从而有效降低用电成本。峰谷价差的大小将显著影响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 我国一般工商业的峰谷价差明显拉大。自 2021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 电价机制的通知》后,各省市相继出善分时电价机制相关政策,加强峰谷电价价差。通常 认为 0.7 元/kWh 的峰谷价差是用户侧储能实现经济性的门槛价差,根据 CNESA 的统计,2022 年全国一般工商业峰谷价差超过 0.7 元/kWh 的省市数量为 16 个,2023 年上半年超过 0.7 元/kWh 的省份达到了 19 个,横向比较的线 个省市的峰谷价差超过了其 22 年的平均价差,各省 市峰谷价差有持续拉大的趋势。
多省份实行午间谷段电价,具备“两充两放”条件。除了峰谷价差拉大外,浙江、广东、海南等省 份的分时电价每天设置了两个高峰段,即可用工商业储能系统在谷时和平时充电,并分别于两个高 峰段放电,实现每天两充两放,进而提升储能系统的利用率、缩短成本回收周期。截至 2023 年 7 月 底,全国已经有 10 个省份部分月份中午出现谷电。
峰谷价差拉大+“两充两放”,工商业储能经济性提升明显。根据搜狐网的报道,以嘉兴一家实际 运行的工商业储能电站为例,该电站的装机功率为 105 kW,电池容量为 215 kWh,总投资约为 40 万元,实行“两充两放”的策略,在实际运行中总计 415kWh 和 373kWh 的充放电量,其综合效率 为 89.9%。若以浙江电网代理购电电价为基础,每日该工商业储能电站的收益约为 350 元,考虑到 用电企业节假日的用电需求,每年约 11 万元。考虑到电池衰减、税费、运维等成本,该电站的静态 投资回收期约为 4.5 年,经济性提升较为明显。
限电政策引发企业用电焦虑,有望进一步刺激工商业储能后备电源需求。近两年来,全国多地出现“拉 闸限电”,限电政策对工业用电冲击较大,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限电现象的频发或引发工商业用户 用电焦虑。电网停电或限电时,工商业储能系统可作为备用电源供给园区关键不断电负载,提供充 足的后备电源保障,减少突发停电事故带来的停工时间成本和停工损失。
多地制定“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国内大储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据储能电力说公众号的统计,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 25 个省/自治区发布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及具体目标,预计到 2025 年新 型储能新增装机目标达到 67.85GW,其中青海、甘肃、山西的储能规模最大,预计新型储能装机将 达到 6GW;山东、宁夏和内蒙古紧随其后,预计新型储能装机将达到 5GW。新型储能装机目标的 确立,有利于调动各方投资积极性,促进稳投资稳增长,增强发展后劲,我国新型储能进入规模化 开发阶段。
国内大储招标容量提升明显,23 年储能装机有望加速向上。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公众号的统计,2022 年中国储能市场共计完成超 300 次投标工作,涉及 278 个项目,总容量 44.05GWh,其中集中式框架 采购和独立储能为主要项目类型。2023 年 1 月-7 月储能累计投标规模为达到 15.81GW/39.94GWh, 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完成招标意味着储能项目随后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并有望在短期内投运, 2023 年中国储能装机容量有望加速上行。
储能系统投标价格持续下行,刺激需求释放。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公众号的统计,2022 年招标的近 150个储能项目中,2h 的储能系统占比达 63%,平均报价 1.56 元/Wh;储能 EPC 总承包招标的近 120 个项目中,2h 的 EPC 项目占比达 77%,平均报价 1.81 元/Wh。从时间维度上来看,2022 年储能系 统报价呈现出了“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并且从 5 月起持续稳定在 1.5-1.6 元/kWh 的范围之内, 而进入 2023 年之后,随着电芯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进入下行通道,储能系统报价屡创新低,2023 年 7 月份 2 小时储能系统的平均报价为 1.12 元/Wh,同比下降 28.24%,环比下降 0.88%,最低报价 低至 1.00 元/Wh,而 4 小时储能系统最低报价低至 0.87 元/Wh。储能系统价格的快速下降,将有力 提升大储项目业主方的投资积极性,推动项目的建设进程。
美国电力市场机制完善,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发展较早。自 2007 年起,为促进储能参与电力市场, 美国多次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从 FERC890 法令到 FERC841 法令,美国已明确储能可与其他表 前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电力批发市场竞争,允许储能公平参与各类辅助服务市场投标竞争,给储能带 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现货电力市场套利、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电价等储能 电站的主要收益模式。
政策扶持下,美国储能装机保持高增速发展。美国电化学储能装机早在 2015 年就实现单年新增 200MW 以上的装机规模,且在 2020 年-2021 年始终保持在 100%以上的同比增速,2022 年新增电池 储能装机 4.80GW/12.18GWh,增速较前年有所放缓,系部分工程进度拖延导致。分季度来看,2022 年四季度及 2023 年一季度环比增速有所放缓,主要系部分电网储能项目延迟上线所致。另外,美国 储能新增装机主要来源为电网级储能,以光伏+储能项目为主。
从装机区域看,加州与德州为储能主要装机区域。截至 2022 年年底,加利福尼亚州储能累计装机容 量达到 4.94GW,处于美国电池储能的领头羊地位。在建项目方面,2022 年年底美国储能在建项目 总量为 16.71GW/45.64GWh,其中加利福尼亚州以 5.85GW 的在开发项目处于领跑地位,紧随其后 的德克萨斯州拥有 3.80MW 在建项目,两洲合计占比达到 57.75%,是美国储能市场最主要的区域。
美国大储以光伏配储为主,可再生能源的大量装机需求为储能奠定发展根基。美国拜登政府计划于 2035 年实现 100%摆脱化石燃料依赖的能源目标,同时进一步明确 2030 年清洁能源使用占比将升至 80%。而美国能源署公用事业发电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公共事业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 9,130亿 kWh, 仅占总发电量的 21.50%,因此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为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消纳 问题和带来的电网安全隐患,风电或者光伏配备储能安模式日益成熟,为储能市场的发展壮大奠定 根基,截至 2022 年底接近 70%的在建储能项目是与风电或者光伏搭配安装。
美国电网老化严重切改造成本高,各州协调难度高导致投资意愿较低。美国大部分电网建于 1960 年代和 70 年代,目前超过 70%的电网使用年限已超过 25 年、进入寿命后半段,部分设施有超过百 年历史,老化严重可靠性较差,电线/变压器等电网设备亟需升级更新,以承受并适应极端天气与更 高的风光发电量。并且新能源发电如风力发电多建设在风力较强、人迹罕至的地带以保证发电量, 需要电网增容的同时拉长输送距离,电网投资成本较高。但是在目前美国的电力系统制度下,电网 公司相对较为独立、私营企业各自为政,电网维护、升级和区域间连接的责任由州和地方监管机构、 公用事业公司以及电网运营商共同承担,因此各州之间电网规划沟通效率低下,协调难度较高,过 去十年基本没有新建任何一个大型地区间电网互联项目。
补贴时间延长叠加光伏解绑,有望刺激储能快速放量。美国联邦政府自 2006 年起开始实施投资税收 抵免政策(ITC),2022 年 8 月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IRA),对光伏及储能均提出新的 ITC 政 策支持,核心变动有二:1)光伏:法案的通过提供了长达十年的税收抵免政策,同时税收抵免比例 从 26%提升至 30%,若满足相关条件,最高税收抵免可提升至 70%;2)储能:除光伏配储在补贴 范围内之外,IRA 首次将独立储能纳入补贴范围。此前 ITC 法案中对储能有诸多参与限制,首先需 要与光伏配对,其次大部分的充电量需来源于光伏发电,导致储能的收益和商业模式受到较大限制, ITC 对独立储能的政策刺激将有效激活市场,促进多元商业模式开展。
储能税收减免提升至以 30%为基础,经济性进一步提升。 此前的 ITC 政策税收抵免的基础额度为 26%,现在在满足工资和学徒要求后,基础抵免可以达到 30%,另外,如果同时能够满足其他条件, 例如本土制作、位于能源社区等可进一步提升抵免的额度,储能电站的经济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美国储能电站经济性可观。2019 年在 ITC 税收减免 30%的大背景下,加州(CAISO)地区一个 100MW/100MWh 的独立电站的 IRR 水平可以达到 35%,而德州(ERCOT)地区一个 100MW 光伏 +50MW/200MWh 的光储电站的 IRR 水平有 7.7%,均保持较为可观水平。随着 ITC 减免比例的提升 以及储能电站成本的下降,我们预计美国储能电站的经济性水平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美国大型储能有望迎来大跨步发展。根据 Wood Mackenzie 数据预测,美国 2023 年电网级储能新增 装机规模有望实现翻倍增长,2023-2027 年美国新增储能装机规模将达 74.3GW/232.0GWh,其中大 储为装机的主要增量市场装机,约占总容量的 81%。
大型储能产业链整体围绕电池开展。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的供应商,中游的电池组、储能 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四大部分以及其他设备和系统集成,下 游主要应用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三大领域。
储能电池与 PCS 是储能系统的核心环节,成本占比较高。一个储能系统运作的核心是充放电,因此 电池是其中的核心,也是成本占比最高的部分,以湖南省城步儒林 100MW/200MWh 储能电站为例, 其电池成本占比超过 60%。其次是作为储能电站和电网枢纽的 PCS,占比约 8.5%。
储能电芯市场随储能市场高速增长。根据 SNE Reasearch 的数据,2022 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达到 122GWh,同比+177.27%,近两年来一直维持 100%以上的增速。 储能电池行业头部企业份额相对集中,竞争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储能锂电池的市场参与者大致 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动力电池的制造商,例如宁德时代,鹏辉能源等,动力电池和储能电 池本质都是大容量,长循环的锂离子电池,二者在制备过程中具有共通性;第二类是光伏风电企业 延伸布局储能锂电池,通过自建或与电池企业合资的方式布局产能,例如林洋能源、固德威等;第 三类是从储能电池起家的企业,例如厦门海辰。从 2022 年的市占率来看,宁德时代出货 53GWh, 全球市占率达到 43.37%,其次是比亚迪出货 14GWh,市占率达到 11.46%,其他厂商市占率均不超 过 10%,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竞争局面。
储能电芯更加追求高长循环寿命和低成本,龙头企业优势持续巩固。与动力电池更加追求高安全性 和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不同,储能电池更加注重长循环寿命和成本,通常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在 1000-2000 次,而储能电池的循环寿命行标要求能够大于 5000 次,正在向 7000-12000 次迈进。另外,大电芯 的成本更低、BMS 管理精度更高、装配简化程度更高,因此大型化逐步成为储能电芯的重要发展趋 势,众多电芯厂纷纷布局并量产 280Ah 电芯,持续推进电芯容量提升。长期来看,龙头企业凭借规 模、产品性能以及先发布局的产品和渠道优势,有望保持份额稳固。
钠离子电池未来或凭成本优势获得应用。钠离子电池由于采用价格更为低廉的钠元素作为材料来源, 在成本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根据中科海钠测算,钠离子电池较锂离子电池成本通常低 30%-40%。 宁德时代在 2021 年率先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 160Wh/kg,电芯单体能 量密度高达 160Wh/kg;常温下充电 15 分钟,电量可达 80%以上;在-20C 低温环境中,也拥有 90% 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可达 80%以上。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研发目标是 200Wh/kg 以上。
储能变流器(PCS),又称双向储能逆变器,是储能系统与电网中间实现电能双向流动的核心部件, 用作控制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是电池储能系统的关键核心环节。储能变流 器由功率、控制、保护、监控等软硬件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平抑功率、信息交互、保护等,PCS 决定了输出电能质量和动态特性,也很大程度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当前储能 PCS 生产厂商众多,与光伏逆变器厂商高度重合。储能变流器与光伏逆变器的最主要 作用都是实现交直流的转换,所以两种产品的主要零部件类似,且在应用端也开始呈现高度的协 同效应。在光伏 PCS 已经取得非常大的市场规模的前提下,未来储能 PCS 的竞争格局与光伏逆 变器趋同,延续光伏 PCS 格局。当前储能 PCS 行业赛道参与者众多,来自光伏逆变器、不间断 电源(UPS)、充电桩(EV charger)、电网侧-输配电设备(PTD、MVD、APF、SVG)等多领 域厂商。据 CNESA 数据,2022 年度全球市场中储能 PCS 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储能 PCS 提 供商,依次为阳光电源、科华数能、上能电气、古瑞瓦特、盛弘股份、南瑞继保、固德威、索英 电气、汇川技术和首航新能源。
储能系统集成厂商众多。目前国内的储能集成商主要可分为三类:1)产业链内电芯、PCS 等企业 纵向延伸,如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等,利用其品牌、成本与渠道优势迅速打开市场,业务 发展壮大;2)关联赛道企业利用技术与渠道优势横向切入储能赛道,如阿特斯、天合光能等;3) 具备地方资源的其他企业,如南网科技、海博思创、华自科技等,这类企业技术经验丰富,手握地 方资源,订单相对有保障。 2022 年度,国内市场中,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储能系统集成 商依次为:海博思创、中车株洲所、阳光电源、天合储能、远景能源、平高、华能清能院、融和元 储、新源智储和中天储能。
锂电池对运行温度要求严苛,最佳工作温度助于锂电池提效增寿。锂离子电池工作性能对温度具有 较高的依赖性,综合考虑锂电池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目前普遍认为锂电池可承受的温度区间分别为 -40~60℃,最佳温度区间为 10~35 ℃,过低的温度会导致电解液凝固,阻抗增加,过高的温度则会 导致电池的容量、寿命以及安全性将大大降低。而当温度持续升高,电池内部热量无法及时消散而 导致温度超过安全上限时,电池容量下降且可能出现鼓包变形,甚至进入热失控状态,产生安全风 险。
储能温控技术多样,目前风冷和液冷技术较为成熟。当前储能温控技术包括风冷、液冷、热管、相 变冷却。除了分隔室内外空间,保证室内温度区间此一基本功能外,目前储能温控设备的核心功能 为通过主/被动热管理技术解决电池组工作发热的问题。当前储能系统热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四种:1) 空冷技术:以空气为介质的热管理技术;2)液冷技术:以液体为介质的热管理技术;3)热管冷却 技术:基于热管介质蒸发/冷凝循环的冷却技术;4)相变冷却技术:基于相变材料相变过程产热/吸 热的温控技术。其中,热管冷却及相变材料技术目前仍处于实验室试验阶段,并且技术实现难度比 空冷和液冷更为复杂,成本仍较高,目前尚未用于电池储能系统,当前主流储能温控形式仍以风冷 和液冷技术为主。
液冷可实现精准控温,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下降。相比于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风冷系统,液冷系统 在电芯寿命、运行能耗以及固定开支端具备显著优势,可以有效降低储能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从目前各大厂商的提出的方案来看,现有厂家的液冷方案较风冷方案可以实现电池寿命提升 20%以 上,能耗减少 20%以上,保持电池温差处于 3℃以内,以阳关电源发布的液冷温控为例,采用液冷 方案课有效延长电池寿命 2 年以上,100MWh 储能电站生命周期内可多放 5300 万度电,有效降低全 生命周期的成本。
温控厂商纷纷切入储能温控赛道,市场格局初成型。由于温控的底层技术的同根同源性,其他行业 的温控厂商纷纷抓住了储能温控的契机,相继切入储能温控赛道,抢占初期储能温控市场,储能温 控市场格局初显。目前储能温控企业普遍从其他赛道切入,主要以精密温控企业、新能源车温控企 业、工业温控企业为主。
短期看先发优势,中长期看定制能力及成本控制能力。我们认为,下游客户选择产品的核心关注要 素预计可分为三个阶段,短期来看,行业快速扩张,产品交付能力是关键;长期来看,供需趋于稳 定,非标定制水平执牛耳: 第一阶段:看重产品的先发优势。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蓝海阶段,完成客户认证,突破市场壁垒并实 现产品批量供应能力是制造商实现储能温控领域“从 0 到 1”的关键,是否有合格的产品量产能力 是短期规模提振主要因素,在此阶段,可保证交付能力的厂家将更受青睐。第二阶段:看重产品的综合效益。具有规模优势以及成本优势的企业会进一步扩大自身的优势,优 质客户的背书效应显现,背靠优质客群打通“从 1 到 10”的发展路径;产品放量中储能温控端的技 术不断积累,产品可靠度提升;规模优势下,成本端具备相应竞争优势。具备规模效应的公司进一 步持续抢占市场,形成稳定格局。 第三阶段:看重产品的定制能力。待市场供需趋于平稳,储能容量大型化发展,对液冷系统的流道 数量、流量、流速等定制化设计要求高,下游客户会倾向于选择定制化能力强,具备联合设计能力 的厂商。
干式变压器龙头企业,专业的新能源电力系统配套提供商。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7 年,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 2021 年 3 月 9 日在 上交所科创板公开发行 A 股上市,成为海南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上市企业。公司专注于干式变压器系 列、储能系列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致力于为制造业企业尤其是离散制造业提供一流的全 生命周期数字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运用数字化制造模式不断为新能源(含风能、太阳能、储能等)、 新基建、高效节能、轨道交通等全场景提供优质的电能供应解决方案及高端装备。
以干式变压器为核心,逐步向高压级联储能系统及数字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拓展。公司的主要 包括为干式变压器(包括特种干式变压器和标准干式变压器)、干式电抗器、中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箱式变电站、一体化逆变并网装置、SVG 等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含风能、 太阳能、智能电网等)、高端装备(含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节能环保(含高效节能)、工业企 业电气配套、基础设施、民用住宅、传统发电及供电、新型基础设施(含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 电设施)等领域,其中新能源-风能、高端装备-轨道交通、节能环保-高效节能等三个领域为公司主 要产品的重点应用领域。
公司股权集中,内部治理结构清晰。海南元宇智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为控股股东,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直接持有公司 43.29%的股权,李志远为元宇智能的实际控制者,其妻子靖宇清通过实际控 制金榜国际有限公司间接持有金盘科技 6.32%的股权。此外,靖宇梁、李晨煜与李志远和靖宇清共 同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四人间接持股公司 55.04%股份,公司股权架构及治理结构稳定。
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干式变压器贡献主要收入。公司客户包括新能源、高端装备、高效节能、 工业企业电气配套、基础设施、民用住宅、传统发电与供电、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其中新能源的 营收占比最高,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受益于新能源领域的良好发展,公司营业收入从 2017 年的 20.11 亿元增加到 2022 年的 47.46 亿元,CAGR 达 18.73%,2023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2.97 亿元, 同比增长 41.06%,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分产品看,2017-2022 年干式变压器系列收入占比 70%左右, 为公司主要的营收来源,储能业务和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起步,给公司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疫情因素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降。2021 年之前,公司毛利率基本维持在 26%-27%,但是自 2021 年开始,公司受到铜、钢等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外疫情等因素的影响, 各产品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2022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 20.29%,同比下降 3.22pct。进入 2023 年 随着原材料价格的稳定,以及公司产品在新领域方面的拓展,毛利率企稳回升,2023 年第一季度公 司整体毛利率 22.69%,同比提升 4.45pct,环比提升 0.34pct。
干式变压器产品具备竞争优势,下游客户均为行业优质企业。在新能源风能领域,公司是国内外少 数可为风能领域生产风电干式变压器的企业之一,是全球前五大风机制造商的维斯塔斯(VESTAS)、 通用电气(GE)、西门子歌美飒(SIEMENS Gamesa)的风电干式变压器主要供应商之一。在高端 装备轨道交通领域,公司具有较强的轨道交通领域定制化开发产品的研发设计能力,与中国铁路工 程集团、中国铁道建筑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等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客户合作关系。 在节能环保高效节能领域,公司是国内前五大中高压变频器厂商的西门子(SIEMENS)、施耐德 (Schneider)、东芝三菱电机的移相整流变压器主要供应商之一。
风机大型化及海风发展,推动干式变压器渗透率提升。风机大型化作为风电主要的降本途径之一, 在过去几年成为风电行业的主要趋势之一。而过去大多数小容量的风电机组都使用外置于机舱外部 的油浸式变压器,需要通过低压电缆将风机顶端发出的电能引至塔底,变流后再输往变压器,在机 组大型化后电缆成本会增高。随着风电机组的大型化,将变压器上置于风机顶部或下置于风机底部 可以节省大量低压电缆成本、减少低压电缆电损,也可以提高发电效率,这种将变压器和风机置为 一体的方案需要采用安全性更高的干式变压器。另外,海上风电项目通常位于近海或滩涂,需要将 变 压器与风电机组集成,对安全性提出了防腐蚀、防潮、防火、免维护、安全、环保等要求,通常也 会采用安全性更高的干式变压器。
储能业务快速地增长,23 年一季度所获订单已超 2022 年订单总额。公司 2022 年所获订单预计超过 3 亿元,主要客户为国家电投、中广核、国家能源集团等。据公司 3 月 12 日公告,3 月 1 日至 12 日 期间,储能系列产品所获订单达 3.40 亿元,已超过 2022 全年所获得的储能系列产品订单总额,呈 现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聚焦数字化团队建设,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新业务爆发式成长。经过 10 多年对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及 多年来大量项目的实施,公司数字化团队已具备数字化工厂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的丰富经验和实 施能力,公司数字化团队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以及业内权威标准模型可以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物 流仓储等众多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数字化转型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服务类型涵盖数字化转型规划咨询、 数字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数字化工厂自动化产线、数字化软件架构规划及业务软件实施、智能仓 储及物流系统、智能充电系统、5G 云化 AGV 产品七大主要服务板块,专注于数字化工厂整体解决 方案的研发与业务开展,对外部企业提供研发、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等全价值链的运营管理及数 字化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截至 2022 年累计承接超 3 亿元数字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订单, 其中,公司承接的首单数字化工厂解决方项目顺利交付并完成验收,并得到客户的认可。
深耕精密冲压模具、金属结构件,光伏储能应用相关产品快速突破。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 年,并于 2019 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正式挂牌上市。公司以制造五金电子类金属结构件 起家;2008 年正式进军汽车冲压模具及金属结构件,并于 2018 年起大力拓展产品品类,布局新能 源汽车模块结构件、储能和光伏设备结构件等领域。现已具备精密冲压模具、金属结构件领先技术, 致力于为汽车、储能、光伏、通信等行业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2021 年公司设立祥鑫科技(墨 西哥)有限公司,开启全球产能布局步伐。
产品矩阵丰富,覆盖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精密冲压模具 和金属结构件、燃油汽车精密冲 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储能设备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通信 设备及其他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等。
公司营收增长迅速,新能源、储能精密冲压模具及金属结构件贡献营收逐年增加。公司营业收入从 2017 年的 14.17 亿元增加到 2022 年的 42.89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4.80%,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4.51 亿元,同比增长 43.38%。分产品来看,2019 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储能设备 结构件业务占总营收比例明显提升,其中 2022 年新能源汽车产品收入占比达 59.62%,成为公司主 要的收入来源,给公司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
期间费用率总体保持稳定,净利润波动后快速回升。整体费用率近年来基本维持稳定,其中研发费 用率常年保持在 4%左右,加之公司降本增效规划,管理费用下降致使 2022 年期间费用率降至 10% 以下,展现出公司优良的费用控制能力。归母净利润方面,由于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疫情、外部 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有所波动,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仅为 0.64 亿元,同比下滑 60.34%;但随后在 2022 年借助新能源赛道实现快速反弹,去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57 亿元,同比增 长 300.38%,预计后续将随着公司规模效应显现和产品结构升级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公司专利储备充足,技术创新确保业绩稳定扩张。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将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作为提 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积累,现已完成了模块化模具设计数据库系统开 发、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前沿技术研究项目,并与下游核心运用领 域紧密结合。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领域,公司的技术先进性体现在自冲铆接(SPR)技术、热融自 攻丝技术(FDS)技术、拼焊板技术、CAE 模拟仿线 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 307 人,已取得专利超过 500 项,其中发明专利 26 项,展现出公司雄厚的技术实力。依托强大的研发 能力有助于其紧跟市场需求,构筑产品核心竞争力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
横向拓展储能结构件领域,订单数量稳增,相关产品已经实现供应。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模具制造 技术和精密冲压技术,横向延伸储能和光伏领域。目前祥鑫已向华为、阳光电源、宁德时代、亿纬 锂能、新能安、Enphase Energy、Larsen、FENECON GmbH 等国内外知名公司供应光伏逆变器、储 能机柜、充电机箱等相关产品。根据公司 2022 年 9 月 5 号公告,公司已确定成为某公司商用逆变器 及储能相关产品供应商,预计项目生命周期为 3 年,预计项目交易金额为人民币 7-8 亿元。后续相 信凭借较强综合实力,公司有望在行业内继续占据有利地位。
积极扩充产能加码,应对储能、新能源需求放量。目前公司在东莞、广州、常熟、天津、宁波、宜 宾、墨西哥蒙特雷等地区拥有生产基地,其中现有产能光伏及储能逆变器结构件为 18 万台,汽车结 构件 115,000 万件,动力电池箱体结构件 35 万套。为了抓住新能源行业发展机遇,增强市场竞争力, 公司拟非公开募资不超过 17.68 亿元,用于储能、光伏逆变器及动力电池箱体项目产能建设和扩建, 再加上公司其他的规划产能,全部在建及拟建产能光伏及储能逆变器结构件为 35 万台,汽车结构件 57,850 万件,动力电池箱体结构件 192.5 万套。
聚焦电力自动化领域,致力于成为多能物联技术领航企业。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3 年, 公司成立之初专注于变配电自动化与水电自动化产品,经过数十年的深耕,到 2000 年左右公司成功 成为了水利水电自动化及信息化系统龙头企业,在水电领域成为了全球首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 际小水电中心水电控制设备制造基地”。2017 年公司通过并购深圳精实机电和北京格兰特,正式进 军锂电池后端智能装备和环保领域。目前公司仍专注于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为能源、环 保、工控、水利等领域用户提供核心软硬件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
产品矩阵日益丰富,新能源+环保双轮驱动。目前,公司已构建起多领域业务布局,产品及服务覆盖 锂电池及其材料智能装备、光伏、风电、水电及多能互补等清洁能源控制设备、储能设备及系统、 智能变配电设备及综合能源服务环保领域膜及膜装置、水利、水处理自动化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等, 广泛应用于锂电池、锂电池材料生产、光伏、风电、水电、储能、电网、工商业、军工、水利、市 政水处理等行业。
疫情导致公司收入端短期受扰,锂电池智能设备贡献主要收入。2022 年受疫情的影响,公司项目的 实施和交付进度不及预期,导致收入出现下滑,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0亿元,同比下降24.48%。 进入 2023 年,仍然受到项目交付的影响,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95 亿元,同比下降 15.49%。分业 务端来看,2022 年锂电池智能设备/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系统收入分别占总收入比例 达到 41.25%/22.38%,二者合计占公司主营比例达到 63.63%,所占比重较大,新能源业务成为公司 主要盈利来源。
受业务结构变化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所承压。整体毛利率方面,受到 公司业务结构的变化、锂电池及其智能装备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原因,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2022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 21.93%,同比下降 3.02pct,净利率方面受环保业务需求萎缩计提商誉减值原 因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分产品来看,锂电池智能装备行业、水利水电行业市场竞争加剧,锂电业 务针对下游宁德时代等客户公司议价能力不足,毛利率有所下滑,而变配电保护及自动化系统毛 利率基本维持稳定。
发布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绑定核心员工彰显发展信心。2023 年 2 月 22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公司董事、高管层、核心骨干等授予限制性股票 1000 万,2023-2025 净 利润目标分别为 2、3.5、5.5 亿元。2023 年 3 月 6 日,公司发布奋斗者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面向 董事、高管层等核心骨干),计划拟向持有人筹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3250 万元,总金额不超过 6500 万元。公司加码人才激励,以员工持股计划绑定核心员工,加强了公司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凭借自身技术优势自主研发 PCS、EMS 等产品,前瞻性布局储能领域。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 电力系统自动化及信息化技术研究和应用,在发电、变电、配电等各环节都有着丰富的技术沉淀和 经验积累。近年来,公司在已有技术优势及客户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将业务拓展到新能源及储能领 域,并不断加大新能源及储能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目前已形成自主研发的能量管理系统(EMS)、 多能物联协调控制器、储能变流器(PCS)及光储一体化等产品,能实际应用在电网侧与用户侧的 储能项目上,为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应用场景提供支撑与保障;同时也能为工商业用户侧“光 伏+储能”完整产品和解决方案。
截止 23年7月份在湖南省内拥有1.6GWh的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公司自持两个共200MW/400MWh 湖南省内独立储能电站,其一是城步儒林 100MW/200MWh 储能电站,是国内首个由社会资本主导 投资的电网侧储能示范电站,其二是冷水滩谷源 100MW/200MWh 储能电站。另外,公司还拥有 1.2GWh 的储备项目,将采取合作+EPC 的方式进行项目运作。 定增加码储能赛道。公司于 2022 年定增计划拟向境内自然人、机构投资者定增募资不超 9.1 亿元, 发行数量为 9834.73 万股。拟投入 5.5 亿元用于储能电站建设项目,其中 1.5 亿元用于城步儒林项目, 4 亿元用于冷水滩区谷源变电站储能项目。拟 9000 万用于工业园区“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2.7 亿 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产能的进一步扩张,有助于巩固、提升公司在新能源和环保行业的地位 和份额,帮助公司进一步发展。
业务涵盖电力行业全环节,EPCO 业务根基深厚。公司成立于 2007 年,以承接大型电力设计院设计 外包工作起步,而后深耕电力工程施工和设计服务行业十余年,现已发展成为集电力咨询设计业务 为主导,涵盖电力咨询设计(E)、电力工程建设(C)、电力设备供应(P)和智能用电服务业务 (O)为一体的一站式(EPCO)供用电品牌服务商。公司于 2021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截至 2022 年,苏文电能在各领域已取得多项资质,作为行业内稀缺的 EPCO 一站式电能服务商,可以实现一 体化、定制化、智能化的为客户解决供用电服务方案,竞争实力日益凸显,行业地位提升快速。
自主设计能力突出,积极拓展储能业务。公司通过依托自研检测系统平台,实行 EPCO 一站式闭环 商业模式,提供完整、高效、专业的一站式电力服务业务体系,公司有近 300 人的设计团队专门为 用户侧提供解决方案设计业务,项目成本优势突出,交付时间行业领先,有效提升了公司客户粘性 及盈利能力。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公司结合分布式光伏业务现有优势,紧抓储能行业风口,积极 拓展储能业务,以工商业用户为抓手开拓储能市场,未来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营收高速增长,电力工程建设业务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公司步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收入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16-2022 年营业收入由 3.73 亿元增长至23.57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35.67%。分 业务端来看,2022 年电力工程建设/电力设备供应/电力咨询设计分别实现收入 15.51/6.59/1.46 亿元, 占公司总收入的 65.80%/27.96%/6.19%。
公司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公司不断加强成本管控、提升经营效率,期间费用 方面总体呈现下降态势。归母净利润方面,2022 年在房地产施工下行导致回款速度拖慢和下游需求 受疫情扰动等多重因素叠加干扰下,公司归母净利润达 2.56 亿元,同比下降 14.95%,随地产行业回 暖和疫情管控解除,23 年净利润有望回弹。
坚实立足江苏,业务辐射扩展。公司深耕江苏市场多年,在江苏地区拥有较好的品牌口碑和较高的 行业知名度,现阶段公司不断推进核心业务发展、提升资质等级和丰富资质范围、加大开展省外分 支机构建设等措施。在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公司在江苏省综合竞争实力的同时,依托技术水平、服务 质量、管理效率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省外市场的竞争,业务逐渐从江苏常州拓展至上海、浙江、 安徽、山东等地区,努力朝着全国性一站式(EPCO)供用电品牌服务商的战略目标持续迈进。
公司业务资质全面,输配电项目经验积累深厚。公司深耕行业多年,公力咨询设计业务经验丰富, 已掌握了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运维管理的全产业链相关技,并且持有电力设计乙级资质,在省内 业务优势显著,位于全国第二梯队,业务资质全面。公司在输变电和配用电侧都有项目落地,在输 电网咨询设计方面,承接或参与了江苏、上海、安徽、浙江、山东等地多处 220kV 输变电工程或 110kV 输变电工程设计项目;在配电网咨询设计领域,承接了省内外多地配网工程自动化设计项目和储能 电站、充电塔、光伏发电等电力工程咨询设计项目,成果丰硕。
变频用变压器领先企业,客户合作稳定。公司是领先的国产品牌变频用变压器制造商,主营业务为 以变频用变压器为核心的各式特种变压器、电抗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及配套产品的销售。1983 年, 公司前身北京新华都电抗器厂正式创立,成为国内早期变频器配套变压器技术厂商。1996 年与西门 子合作,1997 年与 ABB合作,开始为其生产三电平变频器产品,1998 年与利德华福等国内生产高 压变频器厂家合作。2001年北京新华都电抗器厂正式更名为北京市新华都特种变压器有限公司,2010 年北京新华都特种变压器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新华都特种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16 年公司在新三板 挂牌上市,2022 年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与多个全球知名变频器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截至 2022 年 4 月份,公司与施耐德(利德华福)合作时间高达 20 年,与西 门子中国合作时间长达 17 年,与 ABB合作时间达到 13 年,当前与公司保持交易的 29 家客户中, 平均合作时间达到 10 年。
公司股权高度集中,股权结构稳定。截至 2023 年一季报,公司控股股东为谭勇先生,持有公司 54.45% 的股权。谭勇配偶宗丽丽持有公司 2.30%的股权,谭勇、宗丽丽夫妇合计持股 56.75%,为公司实际 控制人。谭勇先生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长,且谭勇及宗丽丽合计持有的股份占公司全部股份的比例一 直在 50%以上,除谭勇先生外,无其他直接持有公司 5%以上股份的股东,公司股权高度集中,结构 稳定。
公司营收快速增长,变压器是营收主力。公司 2016 年的营收为 1.32 亿元,2022 年营收已达 4.52 亿 元,复合增长达 22.72%,呈现快速地增长的态势。分产品来看,公司变压器是公司营收的绝对主力, 长期营收占比在 90%以上。
成本控制能力强,净利润稳步增长。期间费用率方面,近几年公司基本保持稳定,展现出公司优良 的费用控制能力。归母净利润方面,公司整体上并未因疫情、管理费用增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下 降,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22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98 亿元,同比增长 15.72%。
变频用变压器领域经验深厚,与客户长期稳定合作。与欧美同类供应商相比,在同等性能下公 司产品售价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服务能力强且响应速度快;与亚洲同类供应商相比,公司产品 质量及运行稳定性方面优势显著;与国内同类供应商相比,公司是国内最早进行变频用变压器 研发制造的企业,经验丰厚、技术领先,且成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性能、质量、成本、响应速 度、品牌及规模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公司是施耐德、ABB、西门子、富士电机、日立、罗克 韦尔等国际知名变频器制造商及卧龙电驱、英威腾、新风光、汇川技术、科陆电子、合康新能 等国内大型变频器制造商的认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客户开展深度 合作并配合其新产品进行联合开发。
公司是老牌智能电网设备供应商,主营业务包括智能电力设备业务、新能源充电设施业务和储能业 务三大板块。金冠股份于 2006 年成立,2010 年成功与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共同研制开发国家智能电 网产品,成立中国科学院吉林金冠智能电气开关研究发展中心,VIG 系列固封式真空断路器产品达 到国际水平,2011 年公司环网开关产品自动化生产线投入使用,产品质量达到一流水平,通过国家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16 年金冠在创业板成功上市,2017 年收购南京能瑞,注入优质电表与充电桩 业务,确立公司“智能电网+新能源”战略布局;次年收购辽源宏图。2021 年随着 500MWh 储能产 品生产线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储能行业。
公司主要的产品有三类,智能电网设备,新能源充换电设备和储能产品。其中,智能电网设备主 要包括智能电气成套开关设备(智能低压、智能中亚、智能环网系列),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 系统(智能电能表、采集终端、能效与配变终端)。新能源充换电设备包含充电桩(直流、交流、 壁挂式、船用、电动行车用),换电系统(物流、矿山、站控),场站运营(出租车、公交车)。 储能设备则包括储能模组、风冷、液冷 PACK,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电池和能量管理系统等。
公司已走出 2019 年计提商誉减值影响,收入利润重回增长通道。随着电网投资放缓和锂电池隔膜业 务发展受阻,公司 2019-2020 年营收两连降,并且 2019 年由于子公司辽源鸿图和南京能瑞表现远不 及预期,计提商誉减值 15.7 亿元从而形成较大亏损。经过资产剥离以及电网投资恢复后,2021 年公 司实现营业收入 10.74 亿元,同比增加 27.10%,恢复并超过 2019 年水平;实现归母纯利润是 0.32 亿元,同比下降 43.77%。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66 亿元,同比增加 8.53%;实现归母净利润 0.48 亿元,同比增加 0.53%,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重回正轨。
积极布局储能业务,即将进入收获期。公司自 2021 年下半年以来积极布局储能业务,依托多年来深 耕电网行业积累的技术优势,根据不同用户对储能产品的侧重方向等定制研发方向,采用磷酸铁锂 电池储能技术,侧重于储能系统的整体集成和 PCS 双向储能变流器的自主研发和生产,拥有储能变 流器、储能模组 PACK、储能系统等在内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能力,产品及技术对标国内一线 储能品牌,目前已与多家公司签订生产协议和订单。
积极布局产能,应对储能需求放量。2021 年 12 月公司已完成长春基地 500MWh PACK 产线 年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冠华新能源在常州市投运了年产 4GWh 的自动化锂电池模组 PACK 生 产线,待产线建设完成后,公司储能产品产能将达到 4.5GWh。2022 年至 2023 年 6 月,公司签订协 议的明确在手订单合计金额已达到 6.19 亿元。
中国电力网于1999年正式上线运行,是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性电力行业门户网站。
- 上一个: 三个全新刀刃式轴流电扇 蓝宝石RX 6800拆解图赏
- 下一个: 用水泥制作水泥